當前位置:換魚票務(wù) > 娛樂新聞 > 2018山姆史密斯世界巡演演唱會上海站 同大師分享那顆炙熱的音樂靈魂
2018山姆史密斯世界巡演演唱會上海站 同大師分享那顆炙熱的音樂靈魂
新世紀“悲傷情歌大王”Sam Smith(山姆·史密斯)的巡演10月23日將來上海。我們有機會看到的,將是一個比初出道俊俏消瘦不少的“騷姆”,希望減肥的副產(chǎn)品——胃酸反流不會影響到他的聲音。
2014年Sam Smith發(fā)布第一張專輯《In The Lonely Hour》的時候,還是一個胖嫩的藍眼睛英國年輕人。這張長度不及一小時的專輯一鳴驚人,收獲四座格萊美、一座奧斯卡、五首排行榜前十單曲。群眾迅速給他“男版阿黛爾”的稱號,因為二人都是英式騷靈風格,又都建立用情至深又永遠心碎的音樂人格,而且唱功了得真假聲切換自如,頗符合新世紀對誠摯苦情歌的需求。Sam Smith年少走紅,卻未逃脫“一開口就是錯”的困擾。去年《紐約時報》對他作了一次長篇人物專訪,最令采訪者驚異和觸動的卻是他的眼淚。
似乎任何話題都能讓這雙清澈的藍眼睛滴下淚水——童年成長的房子、第一位聲樂老師、第一次心動、他在伊拉克摩蘇爾遇見的孩子們;他低頭看見手臂上的紋身,上面有阿拉伯文撰寫的“Be good, be kind”字樣,又哭了。說到“愛”,他索性后仰四肢張開倒在沙發(fā)上,目 光看向上方,好像因為觸碰到如此神圣之物而暫時魂靈出竅。
對于他的眼淚,Pitchfork曾經(jīng)調(diào)侃地用“鱷魚的眼淚”作標題評論他的第二張專輯《The Thrill of It All》主打歌《Too Good at Goodbyes》。這就有點刻薄了。 am Smith是出了名的人好心善還實誠。第一張專輯發(fā)布不久他便宣布出柜,不希望成名以后讓公眾費勁猜測“他究竟是不是gay”。此舉搞不好就會斬斷前程,幸好他的實力、天時和運氣沒有熄滅這顆新星。
出道后,Sam Smith的坦誠不僅表現(xiàn)在性取向上。他一直很愿意與人掏心掏肺,也把“出柜”這件事想得過分簡單。 畢竟是在娛樂圈,而他“不幸”一出道就跳過獨立音樂人的階段,直接變成一個大明星。在此之前,他只是出生在距離倫敦一個半小時車程的小村莊Great Chishill的普通男孩,資質(zhì)平平,朋友很多,愛過不少直男,從未找到能融入其中的社群。
他最愛看的電影是《泰坦尼克號》和《戀戀筆記本》,打扮復古,曾因公開表示不喜歡Tinder和Grindr等約會軟件而遭噓。不喜歡的理由是:破壞了戀愛的浪漫。
被視作擁有一顆老靈魂的Sam Smith,其實只是因為對感情的渴求從未被滿足過而始終繾綣悲傷。第一張專輯完全圍繞一段求之不得的感情,他愛上了一個已婚直男。第二張專輯的視角稍微看向更廣闊的地方,有了幾首明亮的歌,但仍是關(guān)于求之不得的感情。 三歲時,Sam Smith的母親就發(fā)現(xiàn)他是gay,10歲時他自己也明白并接受了這一點。如果沒有成為明星,而只是一個喜歡唱歌和打扮的英國男孩,這本來不會太困擾到他。體重才是長期困擾他的頑疾。
然而他一夜爆紅,想在公眾面前保持誠實的自己,公眾卻對他有更高的要求——做LGBTQ群體的代言人。而他自己,19歲才在倫敦遇到另一位同性戀者(此前身邊都是直男),至今沒有像自己期望的那樣被全心全意地愛過,也不知如何正確地“做一個gay”,“學校里從來沒有教過同性戀史這門課程?!?/p>
他的眼淚和坦率容易成為嘲諷對象,“我不是同志歌手Sam Smith。我是歌手Sam Smith,碰巧是同志”的宣言又被指責為“想出柜,但不想做一個太gay的gay”,很難做。不過這些都幸而沒有影響到他的音樂事業(yè)。去年,Sam Smith的第二張專輯《The Thrill of It All》依然成功。他學會用更深邃的方式表達情感,并決定以后少用標志性的假聲,因為“假聲終將隨著年華老去而衰退”。
他的偶像是Amy Winehouse,她的絕望和情感迸發(fā)出的音樂比Sam Smith的激烈很多。Sam的理想是有朝一日成為嗓音低沉,手中夾一支煙邊唱歌邊喝酒的歌手,像Joni Mitchell的《Both Sides Now》專輯封面一樣。他甚至期待歲月早日磨礪他的嗓子,畢竟他才26歲,還在做夢的年紀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