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簡介
2017北京青年戲劇節(jié)劇目
13名小學生是這個舞蹈劇場的主角。它的創(chuàng)作源起是"朗讀腔"這一具有表演性的現(xiàn)象。我們的父輩,我們,以及現(xiàn)在的孩子,都在這樣的朗讀中成長。我們不批判"朗讀腔",而是和孩子們一起找到/創(chuàng)造他們自己的"朗讀"--一邊游戲,一邊舞蹈,一邊發(fā)聲--從而發(fā)展出只屬于他們的劇場表演形式。這種表演會是導演和孩子們達成某種共識的體現(xiàn)。
文本改寫了貝克特的《等待戈多》,以弗拉基米爾和愛斯特拉岡的對話主體為基礎素材進行剪裁和添加。既然孩子們的"朗讀腔"與模式化的課文緊密聯(lián)系,我們就換掉他們手中的課本。
孩子們將在劇場里與大人們建立對話。
導演的話
跟孩子們一起做個戲是我一直以來的愿望。"朗讀腔"只是一個切入點,"尋找另一種朗讀"是一個手段,我最想看到的是孩子們在劇場里的真實表達。在搜集素材過程中,我發(fā)現(xiàn)小學課本中收錄的很多課文都對原文進行了改寫,只保留其故事性,試圖告訴孩子們"一個道理",壓縮了想象和思考空間。但作為成年人,我們何嘗不是在奮力尋找一個可以一勞永逸的方法來解決困境。我們最終不會在劇場里呈現(xiàn)一個可以被總結的朗讀形式,觀眾看到的可能是一些破碎的、自由的片段。但我希望它是我和孩子們達成某種共識的體現(xiàn)--這部戲是我和孩子們的共同創(chuàng)作。
舞蹈劇場
"舞蹈劇場"(Tanztheater/ dance theatre)從上世紀60年代末在德國發(fā)展起來,至今似乎都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。有經驗的觀眾只能試著描述一些典型作品,或者體會什么"不是舞蹈劇場"。以舞蹈劇場傳統(tǒng)為基礎發(fā)展而來的劇場風格和表演形式是非常多樣的,普遍來講,舞蹈劇場摒棄了古典芭蕾意義上的美學,它展現(xiàn)給觀眾的東西不一定要是"美"的(甚至是丑的);它很少去講述一個連貫的故事,而是使用近乎蒙太奇的手法將一些碎片化的場景拼貼在一起,以表達一個完整的主題。在舞蹈劇場里,觀眾會看到所有形式的舞蹈以及它們的變形,并且摻雜大量生活化的動作。同時,演員講話,唱歌,使用啞劇中的技巧進行表演。與芭蕾舞劇中的"等級制度"不同,舞蹈劇場沒有明確的分工,每位演員在舞臺上都同樣重要。代表人物:庫特·尤斯、皮娜·鮑什、Susanne Linke, Reinhild Hoffmann。
演職人員
導演/編舞:王夢凡
制作:賴慧慧
文本:陳丹路
音樂:譚碩欣
舞美/服裝設計:鐘慧偵
燈光設計:苗春雨
視覺設計:MOG_design
導演助理:田地、淺色,
演員:趙爍樺、胡啟筠、孫怡寧、崔佳鈺、趙文熙、孫聞謙、周品達、張清元、
孫書敖、鄭子陽、郭梓皓、王梓昀、杜書暢
出 品 人:王潛威
制作支持:St. Production
主創(chuàng)介紹
導演/編舞:王夢凡
王夢凡,畢業(yè)于中央美術學院。德國科隆音樂與舞蹈學院舞蹈學碩士在讀。2012年從事劇場實踐至今,以演員、編舞等多種身份參加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(jié)、烏鎮(zhèn)戲劇節(jié)、北京南鑼鼓巷戲劇節(jié)。曾參與皮娜·鮑什作品《獻給昨天、今天、明天的孩子》復排(巴伐利亞國家芭蕾舞團),并作為發(fā)言者出席"我的舞蹈從未停止--皮娜·鮑什作品的傳統(tǒng)"研討會。導演作品《50/60--阿姨們的舞蹈劇場》受邀參加第六屆北京南鑼鼓巷戲劇節(jié)及2016年意大利博洛尼亞VIE戲劇節(jié)。
文本:陳丹路
陳丹路,編劇。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碩士。編劇/導演作品《錯誤的話》獲首屆烏鎮(zhèn)戲劇節(jié)最 佳個人表現(xiàn)獎?!豆u中的宇宙》入臺灣廣藝基金會2015"搭臺演藝"四部劇作甄選?!堕L餐桌》、《錫兵》獲獨立出品并巡演。改編喜劇《不來電》由中檢嘉視劇團演出?!?0/60--阿姨們的舞蹈劇場》中擔任戲劇構作。
作曲/聲音設計:譚碩欣
譚碩欣,獨立音樂人,作曲,聲音設計師。畢業(yè)于中國傳媒大學錄音藝術學院,獲電子音樂制作學士學位。曾以"nara"為名活躍于國內外獨立電子音樂場景。個人作品曾發(fā)表于比利時廠牌SUB ROSA的中國實驗音樂合輯。2015年于大福唱片發(fā)表個人EP《枕頭》。近幾年作為多媒體裝置與影像、戲劇配樂師活躍于幕后?!?0/60--阿姨們的舞蹈劇場》中擔任作曲。
舞美/服裝設計:鐘慧偵
鐘慧偵,服裝、舞美設計。畢業(yè)于中央美術學院。參與多部戲劇、概念片以及廣告的服裝造型及美術設計。主要參與劇場作品有:張南導演作品《愛情的印象》、《海達高布樂》、《伽利略》;英國導演Dir. Andy Arnold作品《暴風雨》(國際喜劇邀請展);李亦男導演作品《家/HOME》(第七屆北京南鑼鼓巷戲劇節(jié));中國原創(chuàng)話劇展演兒童劇《原始一家人》。
燈光設計:苗春雨
苗春雨,燈光設計。畢業(yè)于中國戲曲學院舞臺美術系燈光設計專業(yè)。作品:《羅密歐與朱麗葉》,《失歌》,《水生》,《九種時刻》,《離開你,我就浪跡天涯》,《長恨歌》,《情問三疊》,《一個女人一天中的十個小時》,《安息》,《在一起》,《世界盡頭》,《長餐桌》,《自由站》,《昧》,《夢露之死》,《不來電》,《同一屋檐》,《孤兒2.0》,《鄭和》,《漂流宅》,《馬蹄聲碎》等。
制作:賴慧慧
賴慧慧,制作、策劃。中國第一個民間獨立劇場北京蓬蒿劇場2009-2016年期間擔任運營總監(jiān)、節(jié)目總監(jiān)、國際項目發(fā)展部總監(jiān);"北京南鑼鼓巷戲劇節(jié)"(2010-2016)策劃及制作人;任職期間積極催生中國劇場原創(chuàng)力量,構建國內外劇場藝術的交流與合作,探索劇場藝術與當代社會的對話方式。制作:紀錄劇場,李建軍《25.3km》系列、悲鬧劇,顧雷《顧不上》等;國際聯(lián)合制作:Ruth Kanner《雪夜》、 Jerome Bel《精彩必將繼續(xù)》北京版、Forced Entertainment《黑夜追逐著白天》北京版等。參與策劃制作:"瑞典皇家劇院中國新劇本新作家"(2013)、"社會情境"(2014)、"改變公共的風景"(2015)、"是過去,也是未來"(2016)等;四屆"中國民間獨立劇場論壇"(2013-2016);"瑞士亞洲之窗"北京站(2016);三屆 "新生單元"(2014-2016);